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助力城市文明发展
“我市充电桩建设主要采取‘**主导、企业参与、市场运作’的模式。目前,全市已累计建设充电桩2660余组,充电插孔共计27200余个,覆盖小区至240余个,为居民的电动自行车日常充电提供了便利。”9月7日,淮北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。
电动车“飞线”充电、楼道里私拉乱接线充电导致火灾事件时有发生,成为小区的重大安全隐患。居民生活所需和安全环境治理,如何能两全其美?自2018年12月份至今,市城市管理局坚持疏堵结合、统筹协调,牵头开展了市楼道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和违规充电行为治理工作。在重点治理“飞线”充电、私拉乱接等违规行为的同时,同步加速推进集中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,解决小区居民电动车充电难等问题,从源头消除安全隐患。
该局以“先试点、再规范、后推广”的工作思路,开展集中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建设,在濉溪县、相山区,率先确定9个小区进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试点工作。通过调研,认真听取小区居民建议和需求后,实地考察确定位置,确保充电桩位置设置科学、便民。去年3月至4份,我市首批集中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陆续投入使用后,以费用低、安全、便捷的优势,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和赞许,也为在其他小区的推广起到了示范**作用。
电动车整齐地摆放、服务指南张贴醒目、智能充电桩在运行……在五号工地汇景花园小区东侧和北侧设置的“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站”里,多个智能充电桩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中。记者注意到,每一个插座上方都有一个二维码,通过手机扫码即可给电动自行车充电。墙上贴着的“智能充电站服务指南”上,操作流程、资费说明、温馨提示以及客服事宜一目了然。
今年以来,市城市管理局进一步推进集中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。濉溪县、相山区和烈山区主要采取企业参与投资建设、管理的模式,推进充电桩建设;杜集进行建设、运营和维护。覆盖全市240余个小区的集中式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,不仅为居民的电动自行车日常充电提供了便利,也进一步在全市形成安全用电、智慧用电的良好氛围,有效防范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发生,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了文明城市创建的成果。